聂广涛
原载《 人民日报 》( 2013年12月08日 07 版)
12月2日是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的生日。1987年,过完90大寿后,路易·艾黎永远离开了我们。26年后,一支由新西兰各界青年代表组成的“重走路易·艾黎之路”访华团踏上中国的土地,首站访问北京,之后去江西、上海、甘肃等地。所访之地,都是路易·艾黎生前生活工作过的地方。
路易·艾黎是新西兰人,1927年4月21日来到中国,此后长期居住中国。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始终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六十年如一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无私地奉献了一生。
20世纪30年代,他积极参加在上海的国际性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并向国外撰写了大量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文章。此时他与中国共产党建立联系,他在愚园路的住所成为党的地下工作者碰头地点和避难所,上海地下党还曾在其寓所顶楼架设过秘密电台。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参加并发起组织了工业合作社运动,成为失业工人和难民生产自救、支援抗战而兴起的一支独特的经济力量。
40年代,他在甘肃省山丹县创办了以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理论联系实际为办学宗旨的培黎工艺学校,吸收劳动人民子弟,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能吃苦、讲实干的技术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艾黎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各国人民友好事业。他热爱新中国,宣传新中国,为发展中国人民同新西兰及各国人民间的友谊、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了解,做出了重要贡献。1987年12月27日,艾黎在北京病逝。
艾黎成为新西兰和中国人民友谊桥梁的奠基人,他的多彩在华生涯使他赢得了两国政府的高度赞誉:新西兰政府为他颁发英国女王社会服务勋章;邓小平说艾黎是“老战士、老朋友、老同志”,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2009年,中国网友将他评选为新中国成立前后百年间对中国贡献最大、深受人民尊敬的10名国际友人之一。
随着艾黎身影的渐渐远去,新西兰华侨华人对能否继承和发扬艾黎精神颇感忧虑。他们强烈地意识到,铭记艾黎,发展新中友好关系,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次由新西兰中华青年联合会发起的“重走路易·艾黎之路”访华活动,就是想通过富有特殊意义的踏访,让更多新西兰青年了解路易·艾黎在中国奋斗的感人事迹,感受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而传承这份珍贵的友谊。访华团得到了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的大力支持。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副会长乔治·安德鲁斯、解放战争期间在我晋冀鲁豫国际和平医院工作的老朋友伊斯平对访华团也给予了支持。
代表团的荣誉团长杨健,是奥克兰大学人文学院的副院长、华裔国会议员。他在当选议员后曾经说过:“我是新西兰人,但是华裔最想看到新中两国关系不断发展,这是我的衷心愿望”。2012年5月,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奥克兰举办的艾黎生平图片展,成为庆祝新中建交40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各方人士的赞誉。2012年11月,他又积极倡导组织在惠灵顿国会大厦举办华人书画展,以实际行动庆祝新中建交40周年。2012年3月,他还随新西兰贸易部长格罗塞访华,在上海就航空、乳业、海产品、酒类在华合作事宜,同有关各方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洽谈,促进了新中两国间的经贸合作。代表团的副团长杨树漪,在庆祝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新中建交40周年的庆典活动中,也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访华团里的年轻人来自不同岗位、不同地区、不同族群。既有侨居海外的华裔,也有新西兰土著毛利人。这些青年是新西兰各族裔推荐出来的杰出代表,表明新西兰有更多青年愿意深入了解中国,投身到新中友好的交流中。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如今来自新西兰的年轻人,重新踏上路易·艾黎曾经走过的道路,继承他所从事的光辉事业,这本身就是年轻一代对这位中新友谊开拓者最深沉的怀念。
新西兰是第一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发达国家,是第一个与中国谈判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通过访问团的活动可以看到,由路易·艾黎及其战友们播撒的新中友谊的种子,已深深地植根于两国人民心里。我们可以告慰路易·艾黎的在天之灵,在未来的岁月里,将会有一代又一代青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开拓进取,为新中友谊之树培土浇灌,使之更加根深叶茂、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