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贸易和环境保护
说起公平贸易,熟悉它的人首先会想到咖啡。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当你为星巴克连锁店中的一杯咖啡付出20元人民币的时候,种植这些咖啡豆的农民却只能从中获得不到0.1元的收入,大部分收入都被咖啡生产商和销售商获取。更让人不可理解的是,当埃塞俄比亚的农民为咖啡的收获而满心欢喜时,他们的收入却在减少,因为咖啡的价格在下降,他们近1500万人口的生计基本都依靠咖啡豆的种植。在这些悬殊的数字之后,一种和自由贸易相对应的贸易形式开始出现,这就是公平贸易,上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在欧洲。而到目前,公平贸易运动已经在全世界拥有很多支持者和消费者。
自由贸易的致命缺陷
当今的主流贸易依然是自由贸易。分工的专业化让产业链越拉越长,在农产品的供应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中间环节也越来越多,一方面,产品的利润被分化了,经过层层的利润分割,农民获得的利润所剩无几;另一方面,由于缺失信息,种植者和采集者成为了产业链的最底层,而也就是这些信息的不公正导致了大量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当你在享用肯德基的香辣鸡翅美味的时候,你或许并不知道,用于饲养鸡的大豆来自亚马孙热带雨林,大量雨林被砍伐,目的就是用来种植大豆,在兜了一个大圈子后,肯德基的消费者成为了"破坏"亚马孙雨林的"元凶"。咖啡也不例外,很少人会知道星巴克咖啡后面的故事,而就是这些不公平造成了巨大的环境问题。
陷入恶性循环的农民生活更悲惨,在印度,不知情的农民放弃传统耕作方式,使用来自孟山都等跨国公司提供的种子、农药等,而当这些农民不得不依赖这些跨国公司提供的产品后,农资价格上涨,让他们的收入难以维持生计,很多农民陷入了巨大的困境,这也成了近几年印度农民自杀现象严重的一个原因。而公平贸易正是缩短农民等产业链最底层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让这些产业链的最底层能从贸易中受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陷入恶性循环的农民生活更悲惨,在印度,不知情的农民放弃传统耕作方式,使用来自孟山都等跨国公司提供的种子、农药等,而当这些农民不得不依赖这些跨国公司提供的产品后,农资价格上涨,让他们的收入难以维持生计,很多农民陷入了巨大的困境,这也成了近几年印度农民自杀现象严重的一个原因。而公平贸易正是缩短农民等产业链最底层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让这些产业链的最底层能从贸易中受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公平贸易的日益繁荣
我们熟知的公平贸易运动与不平等的国际贸易相对应,强调在贸易中的收入分配均衡,性别平等和环境保护等。公平贸易从起初的小规模运动发展成为目前全球的运动,并出现了不少针对公平贸易的认证体系。最著名的是国际公平贸易标签组织FLO的认证制度和国际公平贸易协会(IFTA)的认证制度,经过认证的商品可以贴上这些标签,进入欧洲的市场,获得更好的销售收入。而除了收入上的提高外,公平贸易还能给社区带来组织、能力建设上的一些资金支持。2003年,在欧洲13个国家的市场上,同时出现了公平贸易的商品。公平贸易开始从小规模的社会运动变成主流的商业形式。据2007年FLO的统计数据,2007年全世界经FLO公平贸易认证的产品销售达到23亿欧元,58个国家的150万劳动者从中受益。如今在欧洲的各个超市,在亚洲的大城市,很容易就能看见公平贸易产品和商店的身影。从咖啡、大米、花卉等农产品到手工艺品,种类也越来越多,虽然有些公平贸易商品的价格比起普通商品来说还是偏高,但消费者却很愿意购买这些商品。更振奋人心的是,虽然公平贸易还是纯民间运动,却已经得到了欧洲议会、德国政府等的支持,从2000年开始,欧洲的政府部门就开始采购经过公平贸易认证的茶和咖啡。可见未来公平贸易的市场将会越来越大。
在世界产业链中看中国山区的环境保护
随着中国逐渐融入全球化,哪怕是偏远山区的农民也不例外,中国正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生产者和消费者。但相对于富裕阶层的消费者角色来说,西南山区,特别是林区的农民仍是重要的生产者。他们生产的很多农林产品都参与国际贸易。例如,在被称作"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的中国西南山区,就有很多的非木材林产品出口到全世界。而在国内的销售,很大程度上还得依赖于象家乐福这样的跨国企业。
在西南山区,生活在森林周边的很多农民,除了依赖种植和畜牧维持生活以外,其他收入大多依靠森林中的蘑菇、香料、药材等非木材林产品。在云南西北部的山区,一种叫做松茸的蘑菇远销日本,成为农民最重要的现金来源。在蘑菇盛产的夏季,农民都会上山采集松茸。一个朋友曾经回忆上世纪90年代,当松茸价格还很高时,刚上中学的她只需要每周上一次山,捡到一朵大的松茸,她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就有了着落。有学者调查,这个地区的农民80%的现金收入来自于松茸。近年来,由于国际价格的剧烈变动,松茸收购价格也随之变动,影响着松茸的采集。而松茸作为一种维持森林生态系统极其重要的野生物种,疯狂的采集带来的是森林质量的下降和松茸质量的下降,进而更影响农民的收入。
在西南山区,生活在森林周边的很多农民,除了依赖种植和畜牧维持生活以外,其他收入大多依靠森林中的蘑菇、香料、药材等非木材林产品。在云南西北部的山区,一种叫做松茸的蘑菇远销日本,成为农民最重要的现金来源。在蘑菇盛产的夏季,农民都会上山采集松茸。一个朋友曾经回忆上世纪90年代,当松茸价格还很高时,刚上中学的她只需要每周上一次山,捡到一朵大的松茸,她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就有了着落。有学者调查,这个地区的农民80%的现金收入来自于松茸。近年来,由于国际价格的剧烈变动,松茸收购价格也随之变动,影响着松茸的采集。而松茸作为一种维持森林生态系统极其重要的野生物种,疯狂的采集带来的是森林质量的下降和松茸质量的下降,进而更影响农民的收入。
和松茸一样,还有许多的其他产品直接关系环境的保护。例如,在疯狂的普洱茶市场投机中,大量的古茶树被砍伐破坏,层层销售的茶商在普洱茶市场中获取了丰厚的利润,留下的却是一个个哭泣的树桩。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公平贸易,即培育公平贸易消费市场,建立稳定的、更短的销售链。
公平贸易在中国
公平贸易概念在中国出现的时间还不长,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提升,富裕阶层人数的增加,中国在公平贸易中的角色已经不单纯是生产者,她也是消费者,中国人的购买行为也开始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公平贸易更需要在中国发展。一方面,我们需要用公平贸易把中国的商品推广到欧洲市场,另一方面,面对中国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也需要有中国自己的公平贸易市场。
公平贸易在中国的出现,首先是由香港乐施会等民间组织推动的,使公平贸易及认证制度在中国得以出现。也有一些中国茶叶生产企业依靠FLO认证进入欧美市场。但总的来说,公平贸易在中国并没有蓬勃的发展起来。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农民并不了解公平贸易,不了解公平贸易的认证,以至于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农产品申请了FLO的认证;另一方面,FLO等国际认证制度其标准相对于中国山区的农民来说,似乎过于理论化,比如对社会性别,对村民集体组织等要求让中国山区的农民并不适应。此外,国内的大部分消费者就不知道公平贸易,公平贸易在中国的销售市场还是一个盲区。
然而,尽管中国目前通过国际公平贸易认证的产品不多,但国内也出现了很多类似于公平贸易的贸易活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家乐福的尝试就十分有意义:为了保护野生大熊猫的栖息地,WWF和家乐福合作在家乐福的门店中销售来自于WWF项目区的花椒、蜂蜜等,特别是在四川地震发生后,WWF和家乐福共同开展了四川"花椒节",在家乐福的门店中销售来自于四川地震灾区的花椒等农产品,支持灾区的恢复重建,消费者从购买中获取了四川地震灾区的信息,并为灾区重建出力,这样的"爱心"使消费者很乐意接受。由此也传递出一个信号:公平贸易在中国大有发展潜力,在公众广泛关注环境的今天,公平贸易应该拥有更多市场,也能更好地为保护环境服务。
公平贸易在中国的出现,首先是由香港乐施会等民间组织推动的,使公平贸易及认证制度在中国得以出现。也有一些中国茶叶生产企业依靠FLO认证进入欧美市场。但总的来说,公平贸易在中国并没有蓬勃的发展起来。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农民并不了解公平贸易,不了解公平贸易的认证,以至于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农产品申请了FLO的认证;另一方面,FLO等国际认证制度其标准相对于中国山区的农民来说,似乎过于理论化,比如对社会性别,对村民集体组织等要求让中国山区的农民并不适应。此外,国内的大部分消费者就不知道公平贸易,公平贸易在中国的销售市场还是一个盲区。
然而,尽管中国目前通过国际公平贸易认证的产品不多,但国内也出现了很多类似于公平贸易的贸易活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家乐福的尝试就十分有意义:为了保护野生大熊猫的栖息地,WWF和家乐福合作在家乐福的门店中销售来自于WWF项目区的花椒、蜂蜜等,特别是在四川地震发生后,WWF和家乐福共同开展了四川"花椒节",在家乐福的门店中销售来自于四川地震灾区的花椒等农产品,支持灾区的恢复重建,消费者从购买中获取了四川地震灾区的信息,并为灾区重建出力,这样的"爱心"使消费者很乐意接受。由此也传递出一个信号:公平贸易在中国大有发展潜力,在公众广泛关注环境的今天,公平贸易应该拥有更多市场,也能更好地为保护环境服务。
显然,作为巨大消费市场的中国,也需要有自己的公平贸易的标准和认证。很多从事公平贸易探索的人都开始思考中国自己的"公平贸易"标准,希望能把中国的环境保护、农村权益的保障和贸易结合起来,让贸易公平为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