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合作社 奶源更安全
日期:2008-09-23 作者:郭未名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2417期
近日,“三鹿奶粉”事件牵动了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的心。据卫生部通报,截止到9月21日8时,各地报告因食用婴幼儿奶粉正在住院接受治疗的婴幼儿共有12892人,其中有较重症状的婴幼儿104人。另据国新办消息,截至目前因问题奶粉死亡患儿3名。经初步查明,导致这些婴幼儿患病的主要原因是患儿服用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而三聚氰胺是一种非食品化工原料,按照国家规定,严禁用作食品添加物。
三鹿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据查,是不法分子在原奶收购过程中人为加入的,也就是说问题出在奶源上。不法分子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原料奶的蛋白质含量检测值,使原奶在掺入清水之后,仍然符合收购标准,以此增加交奶量而获利。
“三鹿奶粉”事件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国家有关部门对全国的婴幼儿奶粉生产厂家进行了全面抽检,初步结果是国内22家企业69批次产品检出三聚氰胺,其中包括了蒙牛、伊利等知名品牌;问题奶粉不仅在国内销售,还出口到孟加拉、缅甸、也门、布隆迪、加蓬五个国家。生产不合格奶粉的厂家如此众多、影响范围如此广泛,令人震惊。据报道,带着孩子到医院做B超检查的家长几乎挤破了医院大门,那些被确诊结石病的患儿家长号啕大哭,面对此情此景,试问那些对原奶做手脚的人良心何在?
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人对原奶做了手脚?8月1日,三鹿集团宣布,已经查出问题奶粉污染真相:不法奶农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据了解,三鹿的奶源绝大部分由集团下属的奶场供给,这部分奶源有三鹿专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负责,质量可以控制;同时,三鹿还有小部分奶源来自奶农。这部分奶源有的直接由奶农交送三鹿,有的经由“奶霸”转交厂家。何谓“奶霸”?被奶农称为“奶霸”的就是一些奶贩子,他们经常强行收购奶农奶源,再添加水和各种添加剂,造成奶源污染。也有不少个体奶农,在饲料大幅上涨,销售价格低位徘徊的压力下,采取了这种办法以减少损失。
现在,各地都在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改进办法,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三鹿集团的原奶生产状态与其他厂家没有什么差别。由于中国奶牛养殖业高度分散,我国大部分乳品企业的原奶除了部分来源于自建养殖场,大部分依靠散户奶农提供,这就为不法分子勾兑搀假提供了可乘之机。这样看来,“三鹿”发生的问题绝不是孤立的,真正保证奶源不受污染,是所有奶业厂家的共同任务。
那么,要采取什么措施才能真正保证奶源不受污染?各企业的现行办法中最有效的一个就是企业建立自己的奶场,直接控制奶源。但是,在目前以散养户为主要奶源的格局一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自办奶场不应成为唯一出路。也不能说,只要有散养户存在,奶源安全问题便无法解决,办法还是有的。不少地方通过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奶农组织起来,实行标准化生产,便可有力保证奶源达标。山东沂水县申泰奶牛专业合作社是三鹿集团的奶源地之一,仅中心牧场就拥有上千头奶牛,每天几十吨鲜奶供应三鹿集团设在潍坊的加工厂,如此大规模的供奶量是否会有安全问题?“三鹿奶粉”事故发生后,9月16日,临沂市质监局检查了合作社的牧场和养殖场,结论是奶源没有任何问题。另据报道,供应北京奥运会、检验完全合格的乳制品奶源也来自于由奶牛合作社组成的“奶联社”。
对于如何解决奶源安全问题,一些人都把希望放在加强监管、检测的力度上。的确,我们不可否认这一点的重要性。然而,如果仅就检测技术层面而言,就好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新技术、新原料层出不穷、防不胜防。要从根本上、源头上解决奶源安全问题,还在于原奶生产方式的转变,即将原来高度分散的奶牛养殖户组织起来,建立合作社,进行集约化、标准化生产,这是一条可供选择的正确道路,这也是国际上乳制品业发达国家已经运用成熟、通行的办法。
合作社生产不仅能降低奶农的饲养成本和饲养风险,更重要的是确保了优质的奶源。这是因为,合作社把奶农组织起来,依靠合作的力量为社员提供技术咨询、资金协调、科普宣传、疫病防治等服务,引导社员科学管理和规范喂养,同时负责统一收奶、统一验质、统一交售,过程透明,杜绝了原料奶采集环节中可能的掺假行为。
对于乳制品生产企业来说,通过合作社可以获得稳定的奶源基地,与奶农形成固定的原料供应关系,签约合同收奶,定期记账考核付款,并且由公司直对农户付款,彻底清除掉收购环节掺杂使假获利的可能性。
“三鹿奶粉”事故已经使得大批国内乳制品生产企业上了“黑名单”,使得许多著名乳制品品牌可能从此轰然倒地,甚至已经使我国的乳制品生产全行业遭受重创。这是一个严重的教训。改变原奶生产方式,保证奶源安全已经刻不容缓。